信息化正成为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标准之一,对于传统的家居企业来讲,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,也是管理变革,那衡量家居企业是否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是什么呢?
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工程系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/教授熊先青在2021北京建博会期间举办的“聚势赋能,定制力量”2021中小定制企业智造发展论坛上给出了明确答案——家居企业实现信息化,主要应该从五个方面来评判。
一是管理的思想、管理的手段是否现代化。车间的管控已经实现了从自主式生产向计划式生产、订单式生产、揉单式生产的转变。通过信息化来管控,也就是说大型的智能制造企业或者定制家居企业基本形成,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实现了生产部件以及关键工序MES系统的开发,实现了从ERP、MES系统的单线运行到合二为一,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,实现了前端的设计跟车间、制造过程、财务软件集成起来,同时也实现了MES的升级,解决了关键工序。
熊先青教授
二是跟制造相关的资源能否全面集成。车间的链路流程重组基本实现,要实现定制家居,要实现智能制造,不是传统的加工模式、不是传统的机器设备能够实现的,必须对车间里面的加工过程、加工流程重新打破,我们总结为车间的业务流程实现了重组。
八九十年代或者2000年-2010年,这个时间节点里也会出现木工上门进行打家具、上门进行装修的情况,最近5-10年却越来越少了,为什么?因为改变了过去先装修家再买家具的概念,实现了先把家具、家饰、家纺所有东西买好以后再进行装修,也就是一个总装的过程,即全屋定制。2010年以前大多数企业开始实现自动化,到现在车间的面积在变小,车间的产量在增大,车间的数据在高度集中,这种流程开始逐渐在大规模定制家居企业里实现,包括家具、衣柜、木门等,并且整厂规划逐步形成,有专门的木门线、原材料配套线,也有专门的衣柜、橱柜线。
熊先青教授在演讲中表示,家居企业实现信息化,还应该从数据是否能共享、经营决策是否能智能化、商务运作是否能电子化来评判。
定制家居企业如何实现“智”造突破,实现研发设计、精准控制的智能化,熊先青教授指出,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把制造业物理设备单元和传感器、终端系统、智能控制系统、通信设施等连接起来,用户全过程、全流程参与,实现个人定制、众包设计。通俗来讲,就是制造业+互联网的过程,虚和实的融合。最终根本目标是解决几个问题——有自己的智能控制中心,有自己智能的物流,有自己的加工线智能生产线。
熊先青教授强调,定制家居应该是产业链协同发展,而产业链发挥集成优势,企业之间互相联合。每个产业链应该有各自的研发团队,能够适应对上下游的服务,包括品牌的培育和服务提升的过程。定制家居也好,智能制造也好,产业的升级也好,应该是整个产业链升级的过程,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升级。加快数字化的转型,从工厂单据驱动向数据驱动业务的转变,这是我们做定制急需解决,而且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,因为我们用数据来说话。包含设计、制造、生产过程、制造装备和管理数字化的转变。推进智能制造平台的搭建,实现内外部的集成。
怎么形成集成平台的搭建?外环,企业的战略模式、员工的素质、产品的开发跟制造过程要连起来,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让顾客满意、让自己产生利润,才是智能制造平台搭建的基本过程。先进的适用技术要在智能制造、大规模定制里快速跟进,从设计上模块化的重组、到单元的重组到机械设备的重组,也包括生产组织和管理的重组。
做定制家居或者做智能制造不是一步登天的,它是需要一个过程,是分步走的战略——产品基础和设备改变、革新、新产品和新市场重新探索,依托互联网、信息化与制造、管理技术,实现家居行业从低端的制造行业走向劳动+技术+知识+资源的融合。